“這里采用的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紡紗技術‘高支精梳緊密紡’,產品附加值比普通棉紗每噸高出近3000元。”近日,記者跟隨臨清市華興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學坡走進企業的紡織車間,德國特莒茨勒全自動細紗機長車一字排開、干凈有序,絲毫沒有過去紡織企業那種嗆人的粉塵和氣味,在這里一個紡織工人就可照看幾條生產線。
棉紡織產業是臨清的傳統產業,上世紀末小型棉花加工企業遍布臨清城鄉。近年來,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該市的棉紡織業經過重新洗牌,一些低端、粗放、松散的企業逐漸走向沒落,而有些企業卻煥發出奕奕光彩。“傳統產業不等于夕陽產業,關鍵是產品有沒有創新,是不是適應市場需求。”臨清市紡織工業辦公室主任楊國田介紹,該市的棉紡織產業現已形成集棉花加工、紡、織、染、服裝為一體的產業鏈條,趟出了一條高質高端高效的發展路子。
為推動紡織業發展,臨清先后研究出臺了《關于實施“53266”工程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的意見》和《臨清市紡織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從項目審批、執法檢查、土地保障、人才建設等方面對紡織產業給予重點扶持。
加強產學研合作,臨清紡織公共服務平臺與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發的“棉紡織企業配優化技術平臺”和“紡織企業溫濕度自動監測調控系統”等自動化系統,調試完善后將在全市紡織企業中全面推廣;
鼓勵企業科技創新,重點企業科研投入占產值的比重達2%以上,現已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聊城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全市紡織服裝企業已培育注冊“三和”、“艾諾”、“絨林梅雪”等商標30余個;引導三和紡織、華興紡織等企業開展二次創業,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全面提升產業水平。
“以生產加工為起點、以發展終端產品為主線來規劃整個產業鏈和產品線,提升產業檔次、放大產業效應,不斷向高級化演進,形成多序列、多檔次、多元化的棉紡織產品系列和其它產品系列,創造臨清產地品牌。力爭到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0億元、利稅80億元,”臨清市經信局局長宋子亮闡述了該市紡織產業“十三五”的發展方向。